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五章 民得智

第六十五章 民得智

【本义】

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知此两者,亦稽式。常知稽式,是谓玄德。玄德深矣,远矣,与物反矣,然后乃至大顺。

 

【通述】

古时善于用自然之道治国的人,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,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。民众间的矛盾难以调和,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。所以用谎言欺骗等智巧心机治理国家,那是窃国之贼才会做的事。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,才是国家的福运。

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好坏区别,就是一个法则,那便是民得智。民若得智,则要依靠一个我都知道的法则,即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我们将其称为“玄德”。玄德对一切的影响将极为深远,它将使一切回到最本真的状态,然后一切的发展都将顺应自然之道。

 

【释义】

大顺:自然。

与物反矣:反,通返。此句意为“德”和事物复归于真朴。

稽式:法式、法则。

两者:指上文“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”。

智多:智,巧诈、奸诈,而非为智慧、知识。

将以愚之:愚,敦厚、朴实,没有巧诈之心。这里指使老百姓无巧诈之心,敦厚朴实、善良忠厚。

明民:明,知晓巧诈。明民,意为让人民知晓巧诈。

 

【图引】

本章中,作者将两种不同的治国模式都讲了出来,并讲解其二者所引发的不同的结果。然后作者说,要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好坏区别,就是一个法则,那便是民得智。

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言哪种好哪种坏,但作者说,要把这两种治国方式好坏区别的评判权交给民众。但,要交给民众,得遵循一个法则,民得智。如果民众依旧愚昧,那么,他们就会把祸当成福,把福当成祸。

这时就会有人说,那民众愚昧的话,怎么能听愚昧民众的意见,应该将这个权利交给君王、智者或其他为政者。但作者认为恰好相反。

他认为,民众若得到真正的智慧,得依靠一个我们都知道的法则,那便是“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”,我们将其称为“玄德”。如果以民众愚昧为借口,让“智者”、“圣人”、“明君“等当权者来引领民众、强加自己的意志给民众,替他们做决定。那么,将永远没有民得其智的那一天。

 

服务说明:

(1)、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,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;

(2)、学分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,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,并非购买文件费用(1元=1能量);

(3)、如遇百度网盘分享链接失效,可以联系微信,管理员都会及时处理的或将资料发送至您提交的邮箱;

(4)、在您未收到文件之前,可以联系客服微信:yem669 进行退款;

(5)、不用担心不给资料,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,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!放心!

更多智慧关注公众号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